|
進一步規范職業技能培訓管理工作若干措施时间:2025-09-08 各省轄市、濟源示范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航空港區黨工委組織人事部,各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就業促進和勞動保護工作領導小組《關于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行動的指導意見》(國就勞發〔2025〕4號)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關于實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訓行動的通知》(人社部發〔2025〕10號)精神,進一步規范職業技能培訓管理,提升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質效,促進勞動者高質量充分就業,現將《進一步規范職業技能培訓管理工作若干措施》印發給你們,請結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進一步規范職業技能培訓管理工作的通知》(人社部發〔2024〕5號)一并貫徹落實。
2025年9月5日 (此件主動公開) (聯系單位:職業能力建設處)
進一步規范職業技能培訓管理工作若干措施
為貫徹實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訓行動,高質量推進技能河南建設,進一步規范職業技能培訓管理,提升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質效,促進勞動者高質量充分就業,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具體措施如下: 一、對接產業需求,實行目錄清單管理。對政府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以下簡稱“補貼性培訓”)實行目錄清單管理,及時公開并動態調整,對不在目錄清單內的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和職業(工種)不予補貼。鼓勵各地人社部門會同財政和行業主管部門,突出培訓促就業導向,聚焦本地產業發展和就業需求,在省級目錄基礎上制定發布本地急需緊缺職業(工種)目錄。各地要發揮政府、行業、企業、院校多方合力作用,不斷提高培訓針對性有效性,加強培訓效果跟蹤評估,對不符合本地產業發展、企業崗位需求、勞動者培訓就業意愿的低效無效培訓項目,要及時移出目錄。對于產業發展急需,但當地無備案相關培訓職業(工種)培訓機構的,各地人社部門可邀請省內其他地區培訓機構來當地開展培訓,按照“誰邀請誰負責”原則,履行好監管職責。 二、加強機構管理,提升規范化水平。培訓機構開展補貼性培訓(含就業技能培訓,不含創業培訓,下同)要嚴格落實“凡補必進、不進不補”原則,全過程錄入河南省技能人才管理服務信息系統(以下簡稱“信息系統”),接受全流程監管,否則不享受相關補貼。培訓師生比應不低于1∶20,工位與參訓學員比應不低于1∶6,每班人數不超過80人,每課時不低于40分鐘,實操培訓課時不少于總課時的60%。培訓機構授課教師須納入省級職業技能培訓師資庫且通過信息系統實名認證。對存在偽造、冒用師資等問題的,取消涉及班次補貼發放,要求培訓機構進行整改,整改完成前暫停其培訓資格。 三、嚴格開班審批,狠抓源頭管控。補貼性培訓開班前,培訓機構要開展問卷調查、嚴格核對人員信息,杜絕無培訓意愿、無就業意愿、無就業能力人員參訓,不得對畢業年度以外的在校生開展補貼性培訓(創業培訓除外)。開班人數以當天實到培訓人數為準。企業職工須參加與本人崗位相同或相近的職業(工種)培訓,轉崗職工參加培訓的職業(工種)與原崗位不得隸屬于同一職業大類。參訓學員參加上一個培訓項目未考核或考核結束不滿一個月的,不得再次參加補貼性培訓。 四、強化過程監管,確保培訓質效。各地要結合專項整治、審計、巡視巡察等工作,完善培訓過程監管和監督檢查機制。對照“數智人社”建設目標要求,充分發揮信息系統作用,提升培訓管理水平和效能。培訓機構開展補貼性培訓須通過接入信息系統的人臉識別簽到設備、視頻監控設備進行全過程記錄,對培訓實施過程及真實性負責。主管單位通過實地查看、遠程實時巡檢、視頻回放、查看簽到記錄等方式對培訓過程進行監管。線下理論教學須全程錄像,實操培訓每學時連續錄像不低于15分鐘。同一班次錄像無法顯示全體參訓學員達到3個課時的,取消該班次補貼資格。學員因特殊原因缺課,可在結業考核前通過補課等方式完成規定課程(須全程錄像),計入培訓到課率。培訓結束后,培訓機構要開展培訓滿意度調查,低于85%的暫停結業考核,重新組織培訓或不享受該班次補貼。培訓視頻須留存3年,信息系統維護期間,培訓機構應自行保留視頻材料備查。余刑18個月以內的在押服刑人員和強制隔離余期不滿18個月的強制隔離戒毒人員可參加補貼性培訓,培訓可采取錄像和實地檢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監管,培訓結束后可按照有關規定在監所內進行評價考核。 五、規范線上培訓,緩解工學矛盾。鼓勵各地采取“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模式,引導勞動者利用業余時間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培訓機構可將不超過總課時40%的理論學習,依托目錄清單內的線上培訓平臺進行培訓,對未納入信息系統監管的線上培訓結果不予認可。線上培訓平臺開展補貼性培訓的職業(工種),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依據產業發展和民生領域需求動態調整。 六、從嚴考核評價,提升評價權威性。對能夠取得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特種作業操作證書、特種設備作業證書、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的職業(工種),培訓機構在培訓結束后要及時組織參訓學員參加考核評價,直接組織培訓合格證書考試的不享受相關補貼。除河南省就業創業培訓合格證書外,一律取消紙質職業技能培訓合格證書。各地要加強對評價機構的技術指導、工作督導、服務支持和質量監管,結合工作實際開展評價機構定期檢查、不定期抽查、技能評價專項整治等工作,對違規發放、濫發倒賣證書等行為嚴肅處理,確保評價結果的權威性、公正性。 七、加強資金統籌,優化資金監管。支持各地各單位統籌用好就業補助資金、失業保險基金、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地方財政資金、部門培訓資金、地方人才經費、社會資本投入等,加大對急需緊缺職業(工種)培訓的支持力度。嚴格遵照各類資金管理辦法,加強對補貼資金的監管和使用。申領培訓評價補貼的,相關證書應在技能人才工作評價網或有關部門官方網站可查。鼓勵探索實施本地差異化補貼政策,對培訓質量好、就業率高的項目化培訓班次,適當提高補貼標準。 |